“东山西小区19号楼一居民家中因下水管道严重堵塞,导致污水外溢,严重影响了该住户的正常生活起居。”“苹果园小区2号楼的自来水管破裂喷水,墙面因被水淹,出现开裂倾斜现象。”“育馨园小区突然停电停水。”……翻开矿区平潭街街道工作人员的“民情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从管道维修到小区照明灯不亮,从邻里纠纷到社区绿化,每一页都写满了居民的“急难愁盼”。

  平潭街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今年以来,聚焦群众关切,以“一街一实事”民生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行“民情笔记本”工作机制,组织开展群众大走访活动,以群众“鸡毛蒜皮”的日常小事为服务切入点,以“急难愁盼”的关键要事为工作落脚点,真正做到察民情在一线、听民声在基层、知民意在街头、惠民生在实处、解民忧在心间,让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更顺畅、更快捷、更暖心。

  民之安乐皆由治。“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以民为本,而‘民情笔记本’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载体。”平潭街街道党工委书记何芸霞表示,“民情笔记本”不仅是记录群众心声的记事本,更是街道干部察民情、解民忧的“连心桥”。

  平潭街街道始终以解决辖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为更好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结合街道实际,进一步丰富“民情笔记本”内容,打造了街道纪工委“一个本”、分管领导“一本账”、群众廉情观察员“一面旗”、网格动态“一张表”的民情收集机制,不仅实现了对问题“四位一体”全程跟踪,更营造了上下合力、干群同心的干事氛围,用有广度的倾听、有温度的服务、有力度的落实,把桩桩服务承诺转化为件件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温度,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上前一步,为民服务。协调物业升级门禁系统,及时向居民反馈进展;移植恒康家园小区绿植并做好防水,彻底解决车库阴湿问题;成功调解面馆欠薪纠纷,帮助居民追回血汗钱;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为老旧小区争取加装电梯调研机会;聚焦特殊人群的困难和需求,提供卫生健康、医疗救助、政策宣传等上门服务,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街道干部主动作为,深入群众,带着“民情笔记本”走街串巷,记录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并逐一协调解决。

  与此同时,平潭街街道充分激活社区“毛细血管”,以快递员、外卖骑手、经营5年以上商户摊贩、热心社区建设的退休干部职工等群体为核心,精心组建“廉情观察员”队伍。这支特殊队伍凭借广泛的社会接触面与深厚的社区融入优势,将日常工作、生活场景转化为民情收集“阵地”,主动挖掘群众身边的民生难题、不正之风线索,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

  发现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标。平潭街街道创新“每周网格动态汇总”工作机制,推动问题解决提质增效。全员下沉,一线问需,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村(社)“两委”成员全部包联网格,加入网格微信群,实时掌握民情民意,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多源收集,分类处置,积极整合12345政务热线、“随手拍”平台等渠道反馈问题,同步纳入“民情笔记本”实施分类管理,建立问题台账,确保事事有登记、件件可追溯;责任到人,限时办结,每个问题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形成“线上收集—线下办理—结果反馈”的完整闭环,确保问题解决不拖延、不遗漏;动态跟踪,长效管理,建立问题销号制度,每周通报办理进度,对疑难问题集中研判,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转变,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截至目前,累计收集、办结群众诉求近600条。

  如今,平潭街街道的“民情笔记本”已成为“一街一实事”民生工程的生动实践。翻开这些笔记本,里面记录的不仅是居民反映的“急难愁盼”,更展现了街道干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责任担当,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彰显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服务理念,推动着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的深刻转变,以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为民服务的力度与温度。(吕文丽)

  记者手记

  “民情笔记”里的治理温度

  在平潭街街道采访的过程中,最打动人心的不是那些挂在墙上的制度条文,而是基层干部手中一本本被翻得卷边的“民情笔记本”。这些笔记本,正是“一街一实事”工程最鲜活的注脚。

  在恒康家园小区走访时,街道干部从包里掏出的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居民反映车库渗水的日期、现场查看的情况、联系施工队的进展。这种“一事一记、全程跟踪”的工作方法,让居民诉求有了着落。

  基层治理既需要制度创新的“大手笔”,更需要这样带着温度、沾着泥土的“绣花功夫”。这些笔记本里,记的是家长里短,见的是为民初心;写的是琐碎小事,连的是党群深情。它们生动诠释了“一街一实事”民生工程的精髓:民生需求从群众中来,解决方案到群众中去。当每一件“小事”都被认真对待,每一项承诺都得到兑现,“为民服务”就转化为了可触摸、能感知的温暖。